体外循环专业委员会
专业背景及专委会简介
1953年世界首例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成功施行,标志着体外循环这一临床医疗技术进入实用阶段,和作为生物医学工程学领域中一种分支学科的确立。1957年上海研制成我国首台人工心肺机,经改进后1958年7月上海胸科医院应用该机首次成功施行胸动脉漏斗型狭窄切除术。此前,苏鸿熙教授(1958年)用进口人工心肺机进行了国内第一例心脏手术。鉴此,学界将1958年定为我国体外循环专业的创始年。随着心脏外科的不断发展,体外循环的同步发展也至关重要。
体外循环和辅助循环是以人工方法替代人体呼吸和血液循环的一种新技术,主要用于心血管手术的心肺支持此外,还用于急诊抢救、心肺复苏、脏器移植、血液透析、ECMO神经外科及肿瘤治疗等医学领域。这一学科是临床医学和工程学、材料学紧密结合的产物,有着其显著的特殊性。
体外循环和辅助循环专业委员会是上海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下属的一个学术组织机构,成立于1998年7月。2003年6月易名为体外循环专业委员会。
上海是国内最早成立体外循环和辅助循环专业委员会的,这固然是机遇所赐,更因为上海是最早研制体外循环设备和施行体外循环下心脏血管外科手术,具有坚实基础的缘故。上海体外循环和辅助循环专业委员会的成立,带动周边省份也纷纷成立同名专业委员会,这也为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在2003年12月成立体外循环分会铺平了道路。
现任专委会成员:
名誉主任委员:朱德明、胡克俭、王连才、王军
现任主任委员:王伟
前任主任委员:李欣
副主任委员:郭震、王利民、王维俊、张蔚
委员:李小兵、李沅敏、梁洛彬、刘祖赟、刘晓芳、卢蓉、戚晓敏、沈佳、沈立、盛继红、王春丽、王春平、王秀华、吴俊、张柽、张蕴佼、赵贇、钟慧
秘书长:刘祖赟
秘书:吴俊、于新迪、徐辉